• 资讯

招商分类

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资讯 | 科技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苏州微故事|毫厘机电(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彪:“液冷技术”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扬子晚报2023-08-02 17:4508:00

2023-09-14 15:07:15 10

08:00科技决定国力,科技改变国运。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掌握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产品,实现高端液冷散热设

08:00
科技决定国力,科技改变国运。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
“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掌握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产品,实现高端液冷散热设备自主可控,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真正做到科技突破,实现科技强国!”近日,扬子晚报联合中共苏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苏州市委员会等单位共同打造的“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苏州微故事”融媒体报道组来到了苏州市高新区毫厘机电(苏州)有限公司,与该公司总经理、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彭彪进行面对面访谈,探寻企业发展的成功途径,解锁科技创新的底层密码。
追求毫厘,领跑国内,与国外企业平分秋色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大量的电子科技产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被普遍应用,液冷散热在近几年正逐步替代传统的风冷散热,成为超大算力热管理的关键之匙,毫厘机电正是国内较早步入液冷行业的企业之一。
2014年,彭彪发现了国内在大功率半导体芯片散热方面的市场空白和技术短板,同时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智能制造和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趋势,他决定把大功率器件液冷技术作为创业的起点。“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只有三个人,固定资产只有三万多,公司占地面积也就100平左右。”彭彪回忆,自己刚开始创业时,公司的定位为以研发为主,而面对资金有限、人员不足等困难,他和团队为了更及时地根据测试反应调整方案,常常整宿地泡在研究室里。除此之外,为了尽快突破技术难题,彭彪经常带领团队前往国内外各大研究室与工厂潜心学习,再结合每个产品的个性需求,打造“专属”的散热方案。
彭彪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毫厘抓住了发展的风口,如今已成功从单纯的研发业务转型升级到提供热仿真、热分析、热诊断直至制造终端产品。“液冷散热一直都是电力电子技术的一个难点和关键点,而毫厘拥有了核心技术和产品,能够运用Flow Simulation(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技术进行模拟参数分析,提供器件级与系统级全套液冷解决方案。”彭彪介绍,毫厘作为国内大功率电力电子散热与液冷行业的先行者,如今的发展定位已经转变为高端装备领域的热管理解决方案提供者。
走进毫厘的研究室,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从指甲盖大小到如餐桌般大的各块银色面板,镶嵌着几十到几百不等的芯片,而这些银色面板的任务,就是让耐热程度和功耗不同的芯片在运行时保持合适的温度,以确保产品的稳定运行。彭彪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展示了已经成功投入车规级芯片和高端医疗装备中的产品,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比如这款应用于半导体测试设备的产品,未来上面将集成300多个大小不一的芯片,每个芯片的耐热程度不一样,功耗也不一样。通过液冷技术,要达到每个芯片运行时都达到适宜的温度,难度可想而知。”彭彪表示,这个过程涉及多学科交叉,对工艺的要求非常高,从流道的设计与仿真到后期的焊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差错。而目前,毫厘已经能把热仿真的精度控制在±0.5℃以内,在国内技术领先。
正是凭借这样精益求精的产业技术和追求毫厘的企业态度,在2021年7月,毫厘机电成功中标“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项目。“我们拿下了这个项目,做到了与国外企业平分秋色,这是国内企业的第一次。”说话间,彭彪难掩自豪之情,他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这次项目体现了公司自身的技术实力不仅能够参与到国家级项目的建设,而且证明了国内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并能做到与国外企业相媲美。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令人振奋。作为制造业领域的企业,企业科技攻关和壮大发展需要拼搏奋进。我们要全面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充分发挥苏州科创资源禀赋,积极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助力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彭彪说。
才聚苏州,落户苏城,实现企业生产本地化
在毫厘机电的生产车间内,所有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一片片银色面板正是毫厘今年的重点产品——车规级芯片集成模块,未来在它的表面将安装上大量车规芯片。彭彪介绍,在2022年年初,毫厘机电完成了整体搬迁,将原先位于上海的实验室、研发中心全部搬到了位于苏州高新区的新厂房内。
为什么会选择到苏州来?对于这一问题,彭彪结合自己来到苏州工作的切身体验给出了答案。“苏州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历史久远的人文景观,而且‘苏州制造’规模大、基础好、门类全,产业链完善,这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点。”彭彪说,在决定将企业迁到苏州后,就开始在苏州构建产品上下游产业链。当新工厂投入试运营时,生产所需的材料、零部件等90%以上的需求都可以在本地解决,例如原本需要进口的一个零件,最后竟然在距离公司不到400米的地方找到了替代供应商。
在彭彪看来,一流的人才创新生态也推动着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耦合发展。作为毫厘机电的创始人,2021年彭彪获得了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最高立项金额500万元的奖金支持。他表示苏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给了创业企业很大的支持力度,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随着高性能芯片液冷产线的陆续投产,我们对这里从陌生到熟悉,工作与生活逐渐融入这座城市。”当彭彪决定将公司从上海整体搬迁至苏州时,他也曾担心这是否会导致公司人员流失,毕竟这一搬迁关系到一百多位毫厘员工的生活与工作。令人意外的是,毫厘机电的一百多位员工全部选择与公司一同来到苏州工作,这无疑体现了毫厘机电强大的团队凝聚力与苏州宜人的工作环境,这不仅是毫厘的魅力,更是苏州的魅力。
来到苏州后,彭彪在帮助公司实现供应链本地化的同时,也注重员工的本地化,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发展。“本地员工人数大概现在占到我们公司总人数的40%左右,到今年年末的话,我估计会要占到60%。”彭彪说,本地员工人数的增加,既能够推动公司的本地化生产进程,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姑苏人才加入到毫厘机电,从而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效益。
以创新项目为牵引,培育复合型科研人才
“成为世界级的热管理公司”,这是毫厘机电未来的发展愿景。眺望远方的同时,彭彪也深知脚踏实地的重要。他表示,希望自己能带领公司,用3到5年的时间来追赶国际的一流技术。“液冷是终级技术,毫厘的技术在国内算是一流水平,但国外比我们发展早了几十年,所以我们和国际水平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发展。”
拥有丰富经验的研发团队是攻克各大技术难题的第一“法宝”。彭彪介绍,因为液冷散热是一项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技术,需要具备各类学科的专门人才进行相互协作,所以自己的研发团队中有不少来自清华等名校的博士生。也正因如此,彭彪与研发团队正在努力通过挑战各类新型项目,来培养适应未来企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彭彪谈到了近年来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项目——研制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X 线计算机断层成像仪即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的超大型冷却单元。他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中国PET-CT这一前沿且高端的设备鲜有企业能够研制成功,根据2015年数据显示,日本每百万人口拥有PET-CT 4.3台,美国5.1台,而中国只有0.2台,且市场被外资品牌几乎100%完全垄断。其中冷却单元作为至关重要的核心部件是研制的众多难题之一。为打破外资品牌的垄断,毫厘机电的研发与工程团队历经了无数次的实验、测试与技术攻关,积累了大量的宝贵实践和交流经验。通过接触最先进的技术设备研制为以后的项目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彭彪培养团队后备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战斗中学习,在战斗中成长”。终于历时6个月,毫厘机电团队成功研发出用于PET-CT的超大型冷却单元,这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一切都是从0开始,同样超大型冷却单元在技术上也属世界前列。
依托前沿的高精项目和有效的团队人才培养,目前,毫厘机电已获得各类专利55项,国内首家突破多层复杂流道的热仿真与加工方法,打破国外垄断,产品成功进入欧洲市场。
全力以赴扛起社会责任,积极践行新时代企业担当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彭彪始终坚持把“和谐企业”创建和“社会责任”履行作为公司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纽带,主动承担身为一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市政协委员的职责,积极投身社会公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彭彪与团队每年都会通过参加“六一”助学活动和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暖冬行动”困境青少年“微心愿”点亮行动等方式,走访慰问困境青少年,将“微心愿”物资送到青少年的手中,向他们传递关爱和温暖。
从创业时只有3个人、3万元固定资本的小公司,到如今200多人、近亿元资产的企业,毫厘机电的发展无疑是高速且高质量的。作为国内液冷行业的佼佼者,毫厘机电为菲尼克斯、特来电等客户突破了在500A大电流下发热量大、发热金属与冷却介质直接接触等技术难题,并为联影医疗等高端医疗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提供了陶瓷冷板,满足了同时需要散热与绝缘需求……
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彭彪也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自身与国际水平依然存在一定差距,核心技术亟需突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国内、对标国际,努力推动国内液冷散热技术的发展与规模化生产。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充分发挥苏州科创资源禀赋,积极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打铁还需自身硬,毫厘机电将不断提供优质产品,助力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并通过自主创新,努力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统筹策划】薛马义
【采访摄制】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实习生 翁嘉伟 王梓含 卢苗苗
校对 盛媛媛
举报/反馈
联系电话:400-888-9999 联系传真:400-888-9999 E-mail:xxxx@admin.com
(c)2008-2020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